沈阳日报(2016.06.17):有风仲夏而来 温暖一场花开——默克尔沈阳行侧记

发布时间:2016-06-20

  6月14日清晨,沈阳的天空蔚蓝如海,淡淡的云如清逸的海浪肆意游走,激荡着沈阳人心中盼望与挚友相见的热切。 

  10时40分许,德国总理默克尔乘坐的专机稳稳降落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的跑道上。随着舱门缓缓开启,默克尔走下舷梯,此刻这一幕注定于沈阳的历史中凝结成画:宽广的天域,澎湃的云海,默克尔身着白色外套,自信的笑容带着温度。仅此一幕,足以让沈阳人感受到她作为大国领导人的魅力,并对她此行在推动沈阳与德国制造业开展多维合作等方面取得更新进展,充满期待和信心。 

  沈阳故宫博物院院长白文煜 

  默克尔的到来将帮助沈阳在更大的文化舞台上展示城市魅力 

  人们都知道默克尔对中国文化很是着迷,而作为“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的古城盛京,也注定让她不虚此行。上午11时,车队通过高楼林立的青年大街驶进了古韵悠扬的沈阳皇城,仿佛带着德国朋友完成了一次古今穿越之旅。“吱扭……”,沈阳故宫轩敞厚重的红漆宫门拉着缓慢而略带骄傲的腔调,向友人敞开。默克尔的盛京文化之旅就此开启。 

  鼓乐声声迎友人。大气恢弘的清宫礼仪展演、美轮美奂的霁蓝瓷瓶、各具特色的满族服饰、充满智慧的中国古建筑技艺……这些乘着荣耀,载着记忆的盛京文化符号,让默克尔赞不绝口,甚至让她的脸上漾起一丝如孩童般的好奇与欢喜。 

  沈阳故宫博物院院长白文煜表示,默克尔的到来势必带动沈阳本地文化瑰宝被更广泛地认知,帮助沈阳在更大的文化舞台上展示城市魅力。 

  在接过沈阳手工艺人于启全赠送的面塑肖像后,默克尔回赠于启全一支钢笔,并友善地说:“你的礼品是手工制作的,我的礼品是机械制造的,各有所长。” 

  然而,更让沈阳人惊喜的是默克尔对中华文化的熟悉。她在沈阳故宫签字留念时写道:“数字九是中国选用最多的数字,我非常高兴能够在我第九次访华期间来到沈阳做客。” 

  德国驻沈阳总领馆的工作人员解释说,默克尔深知九在中华文化中特殊而吉祥的含义,她很想把这份吉祥传递给大家。 

  当默克尔写下这段话时,很多人都鼓起了掌。这掌声中有对她的感谢,也有着更深层次的敬意。这敬意来自于她愿意如涓涓细流般耐心、细致、深入地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高贵地欣赏、平等地接纳、友善地对待,并从中寻找让文明携手向前的力量。 

  默克尔如仲夏夜之梦般出现在沈阳人眼前,悄然传递着美好。直到她走出沈阳故宫那一刻被更多市民所见时,人们才相信这位欧洲“铁娘子”真的来了。 

  城市沸腾了!车队经过之处满是好客的沈阳人热情的张望,沈阳人的微信朋友圈瞬间被这位“女神”霸屏。12时30分开始的欢迎午宴过后,人们开始火热分享她的午餐菜单,热烈讨论她的就餐口味。东北小伙儿王星说:“外人哪懂东北人心里的高兴。咱东北人深爱的酸菜白肉合了德国总理的胃口,牛!” 

  美食的确是无国界的。香格里拉宴会厅服务人员说,每一道菜德国朋友都很喜欢,但大部分人中意我们的五彩拉皮和老边饺子。这些服务人员也纷纷称赞道,德国朋友真是“中国通”,筷子拿得稳,使得灵。 

  华晨宝马精益专员张菊芳 

  她问得好直接,思路真快 

  文化的交流碰撞总是偏于感性,而在理性层面,只有一个善于思考和学习的民族,才有更加宽广的未来。默克尔的到来,如同推开了一扇窗,不但让沈阳人近距离感知了国际政要的工作生活常态,从中领略了其务实内敛的政治品格和平易近人的处事风格,更深刻地理解了德国人能在制造业领域始终保持着国际优势,其力量之源是其血液中不停奔涌的一丝不苟、孜孜以求的精神基因。 

  在默克尔来沈期间提供翻译服务的大连外国语大学学生王玮琪说:“德国朋友访问过程中时常谈论环境、资源和发展速度问题,其中一位偶然间说到的‘很多事应该慢下来,慢慢思考,把一切想清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默克尔此行带了包括宝马董事会主席哈拉尔德·克鲁格在内的众多知名德国企业负责人,他们的话从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德国人关于发展的普遍看法。 

  在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浪潮的席卷之下,中国与德国同样迫切地需要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因此,德国“工业4.0”牵手“中国制造2025”是历史的选择,是发展的呼唤,也是中德两国基于相互信任与欣赏的一次握手。而能让两份工业划时代构想真正从“粘合”过渡到“融合”的方法,不是简单的政策驱动,而是文化内涵和发展理念上的水乳交融,其交汇点正是“工匠精神”。对此,默克尔做出了很好的诠释。 

  “你们在研究什么?”“能否解释一下鱼骨分析图?”“现在你们的课题进展如何?攻克了吗?”……在华晨宝马铁西工厂,默克尔来到员工的讨论桌旁,针对他们研究的课题,直逼核心,连连发问,看似平和的交流中,透出一股果敢、坚决。 

  在回答完默克尔的一系列提问后,华晨宝马精益专员张菊芳长舒了一口气,脸颊也涨得微红。“她问得好直接,思路真快。”张菊芳说。但这绝不是“铁娘子”的全部。 

  随后,默克尔又十分温和地问这位刚刚大学毕业的小姑娘:“在宝马工作怎么样?为什么选择宝马?”“我学德语,父母都是工程师,所以我对制造很感兴趣。”张菊芳的回答让默克尔开心地笑了。挥别时,默克尔的眼神里充满鼓励。 

  在华晨宝马访问时,默克尔频频向员工们招手致意,送上问候。面对年轻人的邀请,默克尔更是欣然和他们玩起了自拍。但无论默克尔做什么,都让人有一种静静的感觉,“上善若水”的智慧,似乎已被她彻底读懂。 

  中德装备园员工 

  她对工业熟知,对创新执着,对工艺严苛 

  默克尔的工业之旅,集中在14日下午。在参观中国工业博物馆时,铁西馆中“工人村”的模拟建筑,调动了她的“研究”神经。“屋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工人家庭的器具陈设,让她觉得遥远而亲近。她笑着说,德国老工业区也是以此为起点,经历了漫长的蜕变。所有的梦想都有源头,所有的变革都有动力源。沈阳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升级与德国老工业区的蜕变,于源头和过程之中,有着惊人的相似。如今,两者又被时代的浪潮推到了发展高端智能制造的相同起点。 

  默克尔在欢迎午宴致辞中也表示,辽宁和德国一些地区一样,面临着结构调整和转型任务,我们应该相互学习,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德国企业来沈投资。辽宁科研教育资源丰富,这些都有助于双方开展合作。 

  在中国工业博物馆,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与德国SAP公司合作研发的工业4.0原理汽车生产线演示,引起了默克尔的关注。“这是库卡的设备吗?”“信息技术环节是谁来提供?”默克尔在认真了解每一个演示环节后,分别向中方和德方负责人提出了许多问题。当听到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所长于海斌回答,“目前这只是理想中的模型,但正式投入应用领域已指日可待”,默克尔点了点头。 

  在华晨宝马铁西工厂,克鲁格引领默克尔参观了车身车间生产区域,并详细介绍了宝马集团“下一个百年”的未来发展战略。参观时默克尔显得尤为高兴,最后愉快见证了新一代BMW X1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正式下线。兴奋之余,默克尔还亲自坐进驾驶室进行体验,并查看了后备箱的充电装置设计。 

  默克尔在中德装备园参观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工业的熟知,对创新的执着,对工艺的严苛,让在场的每个人有理由相信,中德产业园必将成为中国深化对德合作的桥头堡。 

  在中德(辽宁)经贸合作推介会上,沈阳市市长潘利国所说的,“沈阳将坚持高起点编织园区规划,高质量推动园区发展,高水平做好园区服务,到2025年,将中德装备园建设成集研发、设计、生产、服务于一体的国际级制造业集聚区,使之成为沈阳转型发展的新引擎、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战略合作的试验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探索区、国际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示范区、创新驱动和绿色集约发展的引领区”,为中德装备园未来的发展描绘了实实在在的轨迹。 

  一蓑烟雨总关情。17时30分许, 在默克尔登机离开沈阳之时,密密的雨滴从天而降,激起涟漪。 

  默克尔此行也有些许遗憾。因为时间有限,默克尔没能登上沈阳故宫凤凰楼。当时,她十分遗憾地说:“看来得下次有机会再上去看看了。”那么,在舱门关闭的那一刻,沈阳人是否能够以此为约,期待在不远的将来与她再次相会沈阳。 

  沈阳日报、沈阳网记者 张弛 

  沈乐洵 摄影 

  (原载于《沈阳日报》 2016-06-17 第A09版)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