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2017.02.20):成果转化:实现所企互利双赢

发布时间:2017-02-21

   

  于海斌 

   

  所企合作自主研发的控制系统应用于市政行业 

   

  所企合作自主研发的控制系统应用于市政行业所企合作自主研发的控制系统应用于污水处理厂 

  ■本报记者 沈春蕾通讯员 戴天娇 

  “如果技术只是停留在实验室,而不能应用到实际生产中,那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所长于海斌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这些年来,沈阳自动化所孵化了一批上市公司,分布在工业自动化与控制、工业信息化、机器人装备、半导体装备及精密零部件加工、医疗服务、节能环保装备等领域。 

  近日,《中国科学报》记者走进由沈阳自动化所发起创建的沈阳中科博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博微),探访他们从实验室到实际生产的转化之路。 

  将现场总线推向市场 

  现场总线发源于20世纪90年代,是工业仪表和自动化系统领域的变革性技术。沈阳自动化所在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支持下,于1997年开始实施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新一代全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开发。 

  沈阳自动化所成功开发出了我国第一个基金会现场总线主栈协议,率先通过国际权威机构测试,协助多家仪表企业通过国际产品认证,打破了我国不掌握智能自动化仪表产品核心技术的局面。 

  于海斌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我们研发了我国唯一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FFProfibus总线芯片,不仅促使芯片价格大幅下降,也改变了我国自动化仪表产业‘无芯’的局面。” 

  200312月,当时沈阳自动化所第三研究室从事现场总线技术的十多名科研骨干,利用外部注入的资金成立了中科博微。当年的实验室主任王宏也是现任中科博微总经理。他指出:“中科博微创立之初的使命,就是要将沈阳自动化所现场总线控制技术打造成产品推向市场。” 

  除了自身业务外,中科博微同时承担着多个国家科技攻关、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和“863”项目,是网络化控制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依托单位。 

  保持畅通的合作关系 

  王宏告诉记者,利用沈阳自动化所的科研成果,中科博微先后开发了面向大规模、高可靠性工业控制应用的NCS3000NCS4000网络化控制系统及现场总线仪表等产品,形成了从组态、监控软件、嵌入式软件、控制系统、仪表芯片到OEM板卡的系列化产品。 

  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建材、水处理等行业,并在2005年完成了德州晶华集团大坝有限公司水泥生产过程综合自动化系统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这也是国内第一个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应用项目。 

  初战告捷之后,局面逐渐打开,沈阳自动化所与中科博微在技术攻关和技术转化方面一直保持着畅通的合作关系。双方共同承担了多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等国家科技计划项目。 

  王宏介绍了双方合作的代表性成果包括:国内第一个、国际第三个通过国际认证的FF H1现场总线协议栈,国内第一套工业以太网协议(HSE),国内第一个经过国家级本安防爆认证的现场总线仪表及安全栅,参与制定了国内第一个基于以太网的工厂自动化协议标准(EPA)和第一个工业无线通信标准WIA-PA…… 

  此外,中科博微自身积累的市场资源和行业口碑也为技术和产品走向市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据中科博微技术总监林跃介绍,公司销售区域遍布我国大部分地区,应用领域覆盖冶金、石化、热电、水务、环保、制药等。公司还拥有百余个国际客户,产品遍布21个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加拿大、巴西、玻利维亚、墨西哥、秘鲁、智利、阿根廷等。 

  技术转化互惠互利 

  “在我们自身发展过程中,沈阳自动化所在现场总线领域的技术储备也为中科博微的产品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我们通过利用沈阳自动化所的技术优势,对遇到的技术难题进行科研攻关,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成本,为企业提供了高效快捷的解决途径。”林跃说。 

  作为一家从事以现场总线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工业控制装置、仪表、系统、芯片及软件的研究、开发、生产及工程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中科博微核心业务包括智能制造产品、工业通讯产品开发及系统集成与工程服务。 

  目前,在国内,中科博微主要服务于水处理、精细化工等行业用户;在国际上,中科博微已经成为包括艾默生、GE在内的国际顶尖企业的合作伙伴。 

  王宏表示,中科博微在技术创新方面与沈阳自动化所积极配合、取长补短,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一方面沈阳自动化所持股公司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另一方面也实现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同时,中科博微也推进了研究所产业化和成果转化工作,强化了战略性投资资产管理,为沈阳自动化所科技创新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研究所与持股企业实现了互利双赢。 

  《中国科学报》 (2017-02-20 5版 创新周刊)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