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2019.03.24):智能制造破解个性化定制“痛点”

发布时间:2019-03-25

320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与德国思爱普(SAP)公司中国研究院在沈阳正式发布自适应模块化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该方案采用世界领先的边缘计算与云平台协同制造以及模块化生产概念,通过真正意义上的端到端全程数字化智连,实现高度的柔性生产,进一步助力企业实现智能制造。

据介绍,该解决方案可以极大地提高大规模个性化产品定制的生产效率,当产品设计发生改变时,生产线可以快速做出反应并进行调整,改造成本大大减少,调整周期显著缩短。

目前,传统的大批量、刚性生产模式下,是通过固定的流水线生产线制造,生产线的机械结构、管理软件等都是针对既定产品提前设计部署。若产品变更,现有的生产系统无法快速响应,不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大批量个性化定制需求。

为了解决上述难题,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与思爱普(SAP)公司中国研究院经过多年合作共同探讨,将沈阳自动化所自主研发的“物源”平台与思爱普公司针对制造行业的数字化供应链与制造解决方案相互打通,制造出一套自适应模块化生产解决方案示范产线,通过智能制造方案解决企业大批量个性化产品定制生产中的关键问题。使产品生产改造成本大大降低,调整周期可从原有的几十天缩短到几小时甚至几分钟。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刘意杨告诉记者,该系统采用世界领先的模块化生产概念,将传统生产线分解为相对独立的模块化生产单元,通过系统软件的部署,使模块化生产单元各司其责、紧密配合。该系统让多种产品的混线生产成为可能,并可基于车间状况自主进行动态工艺路线调整,这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柔性。此外,该解决方案还拥有车间仓储管理和云端销售管理功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端到端业务管理,客户可对订单进行全程跟踪直至产品交付。

 

(光明全媒体记者刘勇)

 


附件下载: